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目前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百姓 >> 身边故事 >> 茶余饭后
文章来源:故乡  发布日期: 2006年8月9日
闲聊教育
月辉

    (一)

    七月,邻居家的大女儿,回国探亲了。八年前,她随着攻读医学博士的丈夫,飘洋过海去了美国。过去的八年,在她的外貌上,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,快四十的人了,光滑白净的脸上,几乎看不到皱纹,想必活得挺滋润。

    果然,她自豪地告诉我:“在那里教高中英语,暑假还在社区大学做兼职教师,年薪拿到五万美元。”

    “你,一个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,在美国能这样,很不简单了!一般大学的教授,也只能拿到八万美元呀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,我刚去时,别人也都认为我只能去餐馆打工或在实验室做事。在美国,有了本科学历,还得通过州里的教师资格考试,才能取得执教资格。后来,我又考了几个资格证书,还攻下了休斯敦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的硕士学位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不错!在那里做教师的中国人,多吗?”

    “在那里执教的大陆去的老师,真是凤毛麟角。我认为,很多中国人是被吓住了。不少学历比我高得多的人,他们不敢去考。”于是,我对胆量与勇气有了新的认识,什么时候都是不能缺少的呀!

    我边聊边想,她在那里既教过中小学,又教过大学,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历,广泛深入地接触了美国人,对美国教育与社会的熟悉与了解,就不是一般走马观花者可比的了,想听她谈谈美国教育的真实情况。

    正聊得热闹,她那两岁的小儿子奔过来了。她出去时,是带着一个七岁的儿子。看着那圆头圆脑的小家伙,我说:“哦,怎么又生了一个?”她笑了:“开始并不想生,后来看到别人家,一开门,就是好几个小孩,也就又生了一个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上班,这个小孩谁带?”

    “我与我先生一人带了两个月,然后就上托儿所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里,大多要到三岁才上幼儿园。美国人呢?”

    “美国人,六个星期产假满了,小孩就上托儿所。美国人能这样,我为什么不能呢?我这个小儿子,独立性就很强哦!”

    我深有感触地说: “是的,从家庭来说,只生一个确实是太少了,但问题是中国人口太多,不控制,怎么行。多生几个,也就没那么娇惯了。我们小的时候,家中孩子多,就没那么娇气。”

    “美国也有独生子女家庭,孩子并不娇气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问题就在于,一个社会,如果都是独生子女家庭,这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,它会影响人们的心态。”
    
    联想到最近在央视的青歌大赛上,一些年轻歌手由于生活阅历太苍白,人生体验太简单,许多人生应该经历的事,都被用心良苦的父母从小都包办代替了,因而无法理解歌曲中深刻的内涵,影响了发挥。徐沛东评委不得不感叹:“生活得太顺了,你们是被宠坏了的一代。”而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歌手,反显得成熟,唱得声情并茂,受到评委的赞赏。其实,丰富的人生阅历,即使是苦难,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
     (二)

     回来几天后,两个儿子,怎么度过暑假呢?她有些不知所措了,她告诉我:“美国的上万家公立图书馆,持之以恒地为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。暑期更是繁忙,他们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。在暑假之前,各图书馆早早地就出台了一系列暑期活动计划,向社区及学校免费发放。然后我们与孩子一起研究商量,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。”

     “主要有哪些活动呢?”我挺感兴趣。

    “有科学试验、魔术、戏剧、舞蹈、表演……还有电脑学习应用方面的培训班;大部分活动,还是图书馆举行的读书活动。”

    “孩子对图书馆感兴趣吗?”

    “哦,美国的每个家庭,每个孩子,都是离不开图书馆的,他们几乎都是伴随着图书馆成长的。孩子从18个月开始就去图书馆了,直至12年级。”他们的做法,不能不让我佩服了,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提高全民的素质,其作用就不言而喻了。

    “这些活动,收费吗?” 

    “所有公立图书馆提供的一切活动都是免费的。参加的学生,只要每天坚持阅读,认真做好记录,暑假结束时,图书馆还会发奖品呢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看来,图书馆对他们的影响,真是很大!”

    “我刚去时,在餐馆打工,餐馆就餐人多,要排长队等候。这时我发现,几乎每个美国人,都从包里拿出小说书来,津津有味地读着,一点声音也没有,我当时很惊奇。后来才明白,为什么美国人如此喜欢读书?与从小的培养有关。我的小儿子,现在一提到要去图书馆,就手舞足蹈的,在那里可以听故事,做游戏,非常开心。在这里,图书馆没有什么活动,新华书店也去看过了,那么多人,站着看书,怎么行?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这些事,对中国的现状,应该是具有启发意义的,你可以写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多少时候不写中文了,有点手生,事情也太多,不知从哪里写好。”

    “等你回去了,定下心来,理清思路,慢慢地写,可以出书。”

    (三)

     我与她谈得比较多的,还是美国如何注重因人施教,推崇个性化的教学。她告诉我:从小学开始,就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、类型、性格特征、学习风格、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。

     到了高中,在课程的设置上就更有针对性,灵活性了。她们学校设有三个不同的课程设置计划。

     1.“杰出毕业计划”:能完成这个计划的,会受到美国名牌大学的青睐。

     2.“推荐毕业计划”:是为准备读普通大学的学生设计的;

     3。“合格毕业计划”: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技能培训和基础的专业知识。对学生无论是完全就业,还是边工作,边去社区大学学习,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

     学校提供两百多门课程,供高中生选择,除必须的英语,数学,科学,历史以外;有音乐,美术,体育及电脑类技术应用课的选择;还有机器人制作,海洋生物,电子商务,护理,幼儿保育,新闻采访,宠物护养,肉食加工,模具加工……等。

     “这么多的选择太好了,总有一项是自己擅长的吧!做自己喜欢的事,做自己最擅长的事,多开心!我觉得,这样分层次的教育,非常科学,也很符合人性化。人与人,毕竟是有差距的。”

     “美国从小学读到高中,都是免费的。上大学才要付费,所以,有些家庭经济不富裕的,高中毕业就直接工作了。”

     “是的,我们这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学生与家长的压力都非常大。能读重点大学,读硕士,读博士,自然是好事,但并不适合每个人。就像自然界:有松数、柏树、柳树、樟树、桃树……你不能要求每棵树都长成松树,这就不符合自然规律,其实,人也一样。”

     她回来了一个多月,我们断断续续地谈话,我大体上整理了一下,但愿对别人有点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