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目前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百姓 >> 身边故事 >> 茶余饭后
文章来源:故乡  发布日期: 2003年7月9日
黎明的绝唱
戴景新

    在城里的楼房住久了,对鸡犬之声也有些生疏了。春节前夕,农村的叔伯哥哥,送来一只大公鸡叫我春节杀了吃。他说:“这是家里养的笨鸡,一点饲料也没喂过,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纯绿色食品。”这公鸡果然长得特别,有点像儿童谜语中的公鸡,身上的羽毛是红色的,而尾巴上的翎毛却是墨绿色的,招人喜爱。虽然它双腿被绑着,但绝无半点沮丧萎靡的神色,一副高傲自若的表情。我抓来一把米,放在它的嘴边,它毫不客气地吃起来。因距春节还有几天,所以我就把它暂时放在阳台上养着。第二天,朦胧中我听见了久违了的鸡鸣,喔-喔-喔―――喔-喔―喔―――
    谁家的鸡叫得这样洪亮?我忽然想起来了,原来是哥哥拿来的那只公鸡。它还像往日一样吧?又不失时机地鸣叫起来了。它并不在乎身处囹圄,因为我把它放进了纸箱里,它也不怕身处险境,因为年关在一天天地逼近。它叫得依然那样高亢,声韵依然那样悠扬,使人听了顿时生出无限的感慨。它没有因环境的变化而沉默,也没有因主人的更替而拘谨,它是不知道好歹呢?还是不知道死活呢?或许它什么都知道,依然那样乐观?完成它做一天公鸡打一天鸣的使命?那一声声的鸣叫,分明是在呼唤着黎明,但那属于它的黎明还能有几天呢。或许它也相信佛教?知道生死是可以轮回的?或许它原本不知道这些,大概听人们杀鸡的时候说的罢:“鸡鸭本是人间一刀菜,今年去了明年再回来。”我猜正是因为如此,它才没有悲哀。
    公鸡虽然渺小,可毛泽东却把中国的解放用一声鸡鸣给概括了。“一唱雄鸡天下白。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!如此说来,这鸡鸣,还真值得纪念纪念。南京,就有一座叫鸡鸣寺的寺庙,也不知它有什么来历与传说,可能是建造寺庙的人认为只有鸡鸣才有纪念意义吧?虎啸狮吼虽然也上讲究,但它们的叫声多是为了玄耀自己,不是为了争夺配偶就是为了维护领地。公鸡则不然,早在未被人类驯化之前,它们就这样鸣叫了,那时山鸡的天敌更多,狐狸、狼,山猫、鹰、雕、隼等等,哪个听到鸡鸣能不动杀心?更不要说老虎和狮子了。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,公鸡是冒着生命危险鸣叫的,而它的鸣叫仅仅是为了报晓,并无别的用意,因此鸡鸣才是无私的,伟大的。
    历史上的秦国法令规定,每天早晨鸡叫开关放行,公元前299年,孟尝君逃离秦国时,到了函谷关正值半夜,若不是手下人学鸡叫,骗开关门,恐怕他也不会死里逃生。聊斋中的一些鬼狐,往往都是夜里出来为非作歹,他们大都害怕鸡叫,一听到鸡叫,便匆匆归隐山林。当然,周扒皮也曾愚弄过公鸡,但后来到底是被愤怒的公鸡啄了个毛秃。可能正因为有这些轶事与传说人们才建造的鸡鸣寺吧?据我所知,以动物叫声命名的寺庙这是绝无仅有的。
    最近我看到一则消息说: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民,用阉割的公鸡替代母鸡领育雏鸡效果甚好。觉得十分新鲜,若单从它领育雏鸡来说是没什么可奇怪的,就像人们用太监侍候小孩子一样。问题是在公鸡领育雏鸡前还要给它灌上一至二两白酒。这便无端使人生出了许多猜测:是人们对它干这活的一种赏赐呢还是用酒把它灌糊涂了它才肯干呢?实在说不清楚。反正酒后它尽职尽责,比母鸡干得还出色,也具备干一行爱一行的品质,而且只喝一次酒足矣。不象有些人天天离不开“怀中之物”。基于对公鸡的种种好印象,我确实不忍心对它开杀戒。再说如今的春节,鸡、鸭、鱼、肉哪家都不缺,况且住在楼里杀鸡也不方便,索性将这只公鸡留下,也好为今年的春节增添点生机与情趣。就这样,一直把它养到现在。我早就把它从纸箱里放了出来,并在阳台的一角为它建了个窝。安逸的生活使它比来时富态多了,令人惊奇的是,它不但增加了体重,而且还增长了智慧,每天它都会把粪便排泄在固定地方的纸壳上。它和家里的人也混熟了,常常走进屋里来,东瞧瞧西望望,看似好奇,却又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。毛色也比从前鲜亮多了。走起路来昂首挺胸,俨然一副绅士的派头。但每天的叫声依旧,没有生活舒适的矫揉,也没有雍容华贵的造作。我由此推断公鸡是有灵性的,它有自己的品格,因而,它的鸣叫才具有独特的魅力。虽然它是人们听到的最平常最普通的声音,但它是那样纯正质朴,那样不悲不吭,那样准时无误,那样地久天长。它的叫声才是天地之间最值得赞美的绝唱!我喜欢鸡鸣,尤其喜欢黎明时的鸡鸣,它将人们从黑暗中及时唤醒,正是为了迎接新的黎明。
 文章评论信息:
请您打分: 优秀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
 

>>发表评论
>>查看评论